去年內地書店新開數為歇業數2.6倍 報告這樣分析誠品、蔦屋分店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21/04/01 14:03

最後更新: 2021/04/01 14:39

分享:

分享:

受疫情影響,實體書店在各地的業務均受影響。惟據一份內地實體書店的調查報告顯示,內地去年實體新開書店是歇業的2.6倍。有內媒指,去年誠品深圳關店的新聞效應或被放大,蔦屋中國開店的模式價值或被低估。

據澎湃新聞周三(31日)報道,百道新出版研究院發布的《2020-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》指,內地2020年約有4061間新開實體書店,亦有諸如重慶方所、北京佳作書局798店等1573書店歇業;新開書店數遠超歇業書店數,是關閉的2.6倍。報告同時指出,誠品深圳分店關店的新聞效應或被放大,而蔦屋在中國開新店的模式價值或被低估。

胡潤公佈內地大消費民企百強榜 華為、美的、海天位列頭三

蘋果與內地觸控廠分手 歐菲光創辦人:我們丟掉包袱

報道引述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、百道網董事長程三國解讀有關報告時稱,蔦屋書店中國分店的經營模式與在日本的連鎖分店模式不同,不具備集中的物流和供應鏈,且在不同城市的門店,均是由地產公司引入蔦屋品牌實行獨立運營,由蔦屋中國分公司負責品牌管理和運營指導,更接近「策劃諮詢」模式。

程三國又指,蔦屋亦不直接向讀者收費,而是向合作方收費,對書店商業模式轉型而言具非凡意義。

報告又公布了2020年最受行業關注的書店品牌前10名,依次序分別是蔦屋書店、誠品書店、西西弗書店、言幾又、方所、新華書店、先鋒書店、鍾書閣、單向空間和思南書局。

報告更列出2020年美國的數據,其中新開書店84間,歇業63間,新開是歇業的1.3倍;可見中美兩個書店大國均都未出現書店關閉潮。

惟報告亦指,在後疫情時代,實體書店商業形態將更惡化,商業模式與盈利問題令實體書店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。

【華為5G】支援養豬養魚採礦 華為憑這些抗美封殺

台灣大旱恐傷及Apple與Tesla?一切由「芯荒」說起

誠品書店去年12月曾發布《2020誠品年度閱讀報告》,其中提到其蘇州分店的書籍零售額下跌7%,並指書業是「持續下降的產業」。而誠品深圳分店亦於同月歇業。

責任編輯:黃良潤
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 hket.com中國頻道

立即讚好《香港經濟日報 hket.com》粉絲專頁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